“科学碳目标(Science-based Target)”是指所设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气候科学所认为的《巴黎协定》目标实现必要条件相一致,即把全球温升幅度控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水平的2°C之内,并努力把温升控制在1.5°之内。
科学碳目标一般要包括目标的期限,以及是否覆盖范围一、二及三产生的排放,可分为近期目标、长期目标、净零目标。
近期目标:需在提交之日起5-10年内,将范围1和2的排放降低至符合1.5°C的路径目标,将范围3的排放远远降低至符合2°C的路径目标。
该目标至少涵盖95%的范围1和范围2排放量,以及67%范围3排放量(当范围3排放占范围1、2和3总排放的40%以上时)。
长期目标:需在2050年前或更早,将排放量降低至符合1.5°C路径目标。该目标至少涵盖95%的范围1和范围2排放量,以及90%的范围3排放量。
净零目标:属于长期目标,需在2050年前或更早,在全球或行业层面,实现1.5°C路径上的净零排放。
如何定义SBTi科学碳目标中的科学性
科学碳目标官网上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如果设定的目标与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一致,即将全球变暖控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水平2度的范围内,并努力将变暖控制在1.5度以内,那么这些目标就被认为是科学碳目标。根据科学碳目标的定义,企业在设计减排目标可以按照两种温升情景进行短期和长期减排路线的规划,1.5度和远低于2度温升(1.75度)。2021年科学碳目标通过官网发布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按照目前地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将温升控制目标低于2度(1.75度)调整为1.5度,并从2022年7月起执行。也就是说,目前如果企业需要提交科学碳目标进行认证,只能按照1.5度的温升情景为范围1和范围2排放选择减排路线,对于范围3还可以选择远低于2度的温升情景设立减排目标。
【SBTi认证咨询】【SBTi认证辅导】